判断先手方的核心依据是战法触发顺序和速度属性。战法触发顺序的优先级为:被动战法→指挥战法→主动战法→普通攻击→追击战法。这意味着携带被动战法的武将必然最先触发效果,而携带追击战法的武将则最后行动。如果双方武将携带同类型战法,则速度属性更高的武将先出手。拥有先手特性的武将会在正式回合优先行动,若多名武将均有先手特性,则比较速度属性决定行动顺序。
先手特性在正式回合生效,但不会影响准备回合的指挥战法释放顺序。吕蒙的白衣渡江作为指挥战法,在准备回合按速度判定释放顺序,而非先手特性。若想抵御吕蒙的战法,需要提升己方武将的速度属性,确保指挥战法先于对方生效。同理,携带避其锋芒等减伤战法的武将也应尽量提高速度,以避免被敌方先手压制。
兵种特性中的疾行可提供普通攻击的先手效果,但不会影响主动战法的释放顺序。若两名武将均携带疾行特性,则速度更高者先出手。需追击战法的触发依赖于普通攻击,因此疾行虽能提升普攻优先级,但不会改变追击战法的最终触发顺序。在搭配战法时,应避免将依赖普攻的追击战法放在速度较慢的武将身上,否则可能因出手顺序滞后而无法发挥效果。
实战中,武将的初始速度属性和战法槽排序同样关键。折戟强攻会降低自身攻击力,因此通常置于第三战法槽,避免影响后续战法输出。而极火佐攻等禁疗战法则应优先释放,故需放在第二战法槽。若队伍中存在多名主动战法武将,需通过调整速度属性确保关键战法先手,例如夏侯渊的一骑当千需优先于雄兵破敌释放,以最大化伤害加成。
指挥战法在准备回合按速度判定,主动战法在正式回合受先手特性和速度影响,而追击战法则完全依赖普攻顺序。合理利用这些机制,可精准掌控战斗节奏,避免因出手顺序劣势导致战术失效。